English

语言文字也要立法

1998-12-26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大量事实证明,目前汉语在使用上,正在出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混乱局面。铺天盖地的错别字、生造词语、方言,像垃圾一样污染着社会,特别是年轻一代。优美科学的传统汉语语言文字,随处被粗暴地凌辱,汉语汉字已经到了非拯救不可的地步。为此,我们不得不喊出一个口号:保卫汉字!

触目惊心的混乱情况

在使用汉字上,混乱局面的第一种表现是错别字满天飞。走在大街上,牌匾的错别随处皆是。翻开报纸杂志,错别字不少。第二种表现是生造字词。比如家具,硬要写成“”。有美丽、观念这个很好的词,却硬要造出一个“亮丽”、“理念”来。不知后者比前者能好多少?还有不少生造简化字。第三种表现是繁体字和异体字大回潮。汉字是沿着不断简化的道路走到今天的。汉字简化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。五十年代以来,国务院曾就汉字的规范简化制定和发布过一些法规,先后公布过几批简化汉字和废除异体字,简化汉字的工作一直开展得比较好。但是近些年来,却出现了洪水般的繁体字、异体字大回潮。对外宣传上固然有时需要适当使用一些繁体字,但不是到处都有这个必要。繁体字的大回潮,使人们产生疑问:简化汉字还有没有必要?建国后的简化汉字工作是否白做了?令人感到不解的是:东南亚一些国家,比如新加坡,正在大量使用简化汉字。但作为汉语主体使用国的中国,却大量热衷于繁体字,这不能不说是开历史倒车。第四种表现是许多电脑中的变形字。电脑软件过分追求汉字的方块形和工艺美术性,以至于打出来的许多汉字已完全变了形,面目全非。单独一个汉字拿出来,很难认识是什么字,外国人学汉语更是根本不可能认识。第五种表现是译文汉字不规范。比如“艾滋病”,不少地方写成“爱滋病”。对于译文的汉字使用,周总理在建国初期曾提议,并经中央政府同意以文件形式规定,一律以新华社发布的为准。但目前,不少人却忘记了这一点。第六种表现是标点符号使用混乱。比如国家语委公布的文学作品行文没有“/”这个符号,但不少报刊在诗歌中,不用汉语的逗号、句号等,却一律使用“/”,使人如读外文诗。

除此,汉语在使用上,还存在许多混乱情况。一、方言泛滥,特别是粤语北移,简直成为一种灾难。有的地方不搞普通话比赛,却举行方言比赛。有的地方招工不测试普通话,却要求必须能讲广东话。二、许多人写文章不用规范的书面语,却使用了大量方言和未加工的口语。比如讲:出租司机,却硬要写成“的哥”、“的姐”。“一亩地能产多少粮食”,却要写成“一亩地能打多少粮食”。这里的“打”是不规范的口语,是不符合普通话书面语要求的。三、有的人在口语中或在书面语言中,使用了一些不伦不类的夹生汉语。比如说:你吃饭了没有,却要说成:你的,吃饭的没有?这究竟是日语,还是汉语?

寻根溯源找病根

汉语汉字目前所出现的混乱情况,有其深刻根源:改革开放以后,一段时间内,有些政府部门在抓经济的同时,放松了抓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:重钱轻文。在有些人看来,最重要的是挣钱,写错一两个字,说错一两句话,无关紧要;有些学校放松了语文教学,特别是一些工科大学,不少学生对汉字的使用常常是半通不通,比如报载深圳某大学,一间学生宿舍8个学生出门留字条,没有一个人会写“钥匙”的“钥”字,最后只得用英文拼写,许多大学生的语文基本训练很差;有些人不懂得语言文字也需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,但不能随心所欲,想当然地去发展。

让软件硬起来

要治理目前汉语汉字使用中的混乱情况,应从几方面入手。

第一,加强宣传引导。政府部门要采取措施,宣传正确使用汉字,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。要宣传和普及一些已经发布过的,行之有效的语言文字方面的政策法规,要让全社会了解和运用,提高全社会对正确使用语言文字,纯洁语言文字重要性的认识,增强自觉性。

第二,语言文字也要立法,也应有硬性管理处罚措施,使软件硬起来,这些年来,公安、交通、税务等领域,都有处罚规定。在街上,有人吐痰,立刻有市容人员走过来罚你的款。能否出台一个政策:机关、单位牌匾写错别字,文件、广告有不规范词语等问题出现,经指出不改者,可以采取处罚措施。

第三,加强中小学、大学,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的语文教学。应教育学生要学好语文,要理直气壮地使用简化汉字,要讲好普通话。

语言文字是社会交流的工具,是载体。能否规范使用语言文字,是关系民族素质高低与否的大事,是关系国家对外形象的大事,是事关国家民族兴衰强弱的重要因素。应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,不可等闲视之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